找到相关内容432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西夏佛教研究(2)

    死期,至日坐灭。(1)  此黑禅和尚,通禅观之学,应是禅宗的一位高僧。黑水城遗址中的汉文《杂字》第十七类官位部第六行帝师,国师后又有法师、禅师等名称,足证法师和禅师亦是西夏僧人称号中的重要一职。  总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2650086.html
  • 冯达庵著:佛教真面目(2)

    三论宗(清辩—支由智光数传至日照,唐高宗时来华,授与法藏,但未开宗)会传关中四杰,道生一脉独能延续。四伟至法朗,开为二派,南派吉藏专弘三论,北派明胜加入《大智度》,称四论矣。然南传特盛,良由吉藏著作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250123.html
  • 南山律学研究的新面向——代序

    。更记载其师广学诸部,归宗大乘的过程云:“开皇末年,被召京寺,于时晋王开信,盛延大德,同至日严(即宣祖后来亲近师父并出家之寺院),并海内杞梓,递互相师。……遂得通观异部、遍览众传,仇讨旧闻、考定新轨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350960.html
  • 中国历史上的宗教(2)

    即:沩仰宗、临济宗、曹洞宗、云门宗、法眼宗,时在晚唐五代,后流传至日本、朝鲜。  禅宗的特点是:第一,主张佛性本有,不假外求。“自性本自具足”,“佛向性中作,其向身外求”(《坛经》)。因此,“明心见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73051697.html
  •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风潮—以虚云禅师为例(1)

    说明了虚云禅师此时已有随时禅坐数天的功力,另外,也埋下了日后于泰国讲经入定,几乎丧身的伏笔。  当年冬天,收到云南全体僧众来电,政府提取寺产,寄禅和尚有约,遂于来年经台湾参观灵泉禅寺[79],又至日本...

    陈育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3151814.html
  • 佛教布萨制度的研究

    ,此等二王之中,何者多蓄财、多用财、多伏藏、有大国土、有多乘物、有大兵力、有大神通、有大威力?’彼时,彼诸比丘之间所起话题尚未终止。世尊至日暮由独坐而起,至集会堂,著所设之座,坐已……世尊曰:“诸比丘...

    罗 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551880.html
  • 从性空学检讨佛法对世间价值的建立

    造罪,努力种植善因,如能得到好的助缘,自然能得到好的成果,……   佛法于唐朝时期传至日本后,他们一直加以实用,……武士道、茶道、花道、剑道等,都是从禅佛教的精神衍生而来。而中国的禅宗却偏落向两个现象:...

    简宗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0851886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教与世学》(3)

    的无言假面乐舞,圣德太子以之为佛教乐舞加以鼓励;舞乐是传自中国的雅乐,改作于平安时代。圣武朝,印度婆罗门僧菩提仙那与林邑僧哲至日本,传授源于印度的“林邑八乐”,内容皆取材自佛教。此外,猿乐(散乐)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051959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实用佛教》(1)

    至日常生活中克服周边逆境,乃至身心协调、起心动念之间,无一不须具备“战斗精神”。   众生颠倒,往往“以邪为正,以恶为善”,若无代表正义的韦驮、伽蓝诸大战将,以武力来维护世间和平,则群魔猖狂,善良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451966.html
  • 古奥义书(Upani.sads)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

    取决于个人之行为活动或知识。轮回为祖先之道,它引至月世界或南方之道,而解脱则为诸神之道,它引至日世界或北方之道。凡行使祭祀及具有美德之人由于其善行(k.rta)而获得月世界,他们将在享用完其善果之后将再生...

    林煌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052384.html